February 2022

地產廣告

Tags: , , , , |

地產廣告

在2017年初開始在香港通處走的時候,便開始留意到不同區的地產鋪裝潢雖然類似,但其張貼的廣告卻大異其趣。

  1. 有用電腦印刷、有用手寫字。
  2. 有的是寫在預先印好的模板上,有些則是整張都是手寫的。
  3. 顏色方面,比較普遍是用有顏色的卡紙做底再在上面寫字(卡紙以紅、黃、綠色為主),取其顏色鮮艷吸引人注意。若是以電腦印刷,需以白紙做底,則普遍以紅色字突出重要資訊。
  4. 舊式的多數是純文字,新式的則會附上屋苑/單位照片。

由此,便開始了紀錄不同地產鋪。跟據地產代理監管局的資料,截至2022年1月31日,香港共有3944間地產代理公司。這幾年拍攝的地產鋪約200間,主要以小型地產鋪為主,這些店鋪也是最具「個人」特色的。

 

為了讓各位直觀地了解地產廣告如何的多元化,特地將廣告拼砌成一張海報,放在本文之首,讓大家一目了然。用了約150張廣告,當中沒有一張設計是相同的。下面則是地產代理店鋪的照片,廣告的擺放、宣傳字句皆各有特色。

 

參考資料

地產代理監管局

https://www.eaa.org.hk/zh-hk/Information-Centre/Key-Figures/Licensee-Population

 

January 2022

消失中的千禧店鋪

Tags: , , , , , |

消失中的千禧店鋪

我一路都頗喜歡睇香港的舊照片,總覺得那是代表了我們曾經擁有但己經失去的美好時光。有時會諗,攝影師拍攝時到底抱着甚麼心態。拍攝的景物在當時只是隨處可見的建築、店鋪,攝影師為甚麼會被吸引?會有一部分的攝影師覺得當時的景物總有一天會消失,希望趁未消失時好好紀錄?

香港現在有不少人努力的去紀錄老店鋪,但這些紀錄主要都集中在七十年代以前的店鋪。無何否認,這些店鋪的掌舵人很多都己七老八十,而且店鋪面臨市區重建的威脅,時日無多。但近年行街時發現新開的店鋪與早幾年開的店鋪用料及設計都有不少差異,覺得八十年代至一零年代中的店鋪也逐漸要消失了。

以我經驗,店鋪的設計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年代,並附上早幾天到佐敦拍攝店鋪作參考,以展示商鋪的分類。

 

八十年代以前

這時的設計兩極化,以平民為對象的民生店鋪基本沒都沒有甚麼設計,用料也是磚、木為主。店鋪內基本上只有一些簡單的櫃把所有貨品擺出來,而以高端客為對象的則以木、石、玻璃、金屬等材料裝修出奢華氣派。這個年代的店鋪最大的特色就是顧客不易接觸到貨物,很多時都要靠店員拿取貨物。因此顧客與店員之間的溝通是無可避免的(紅van也保留了這種遺風,要大叫「前面有落」),顧客也可以請教店員貨品的用料及甚麼貨品適合自己。這也是老店更有人情味的原因之一。不像今天到屈臣氏/超市般自己選取貨品,店員只是個簡單的收銀員而己。

另一個特色則是店鋪招牌基本上不外膠片字、金屬字及手寫油漆字。招牌若是有英文字的話,也必定是跟隨英國的傳統全部大寫。

 

八十年代至一零年代中

這段期間的店鋪設計一般也以功能性為主。但相比以前的店鋪用色更多樣化,且外因減少依賴店員取貨,展示櫃的擺放、店鋪的間隔亦更見靈活。

除此之外,2000年後的店鋪也換上了噴墨/LED的招牌,又或者設計了寶號的Logo。宣傳廣告也用上了照片/圖案,招牌的英文有時也不跟傳統,只有首個字母為大寫。

 

一零年代中

店鋪更講求展示其特色,花更多費用在設計及裝修上。這與香港人更富有,更多地將消費與表達自己品味連結起來,亦更重視消費的體驗有關。同時為了更舒適的體驗,店鋪的空間感也會比較大。不像以往的店鋪恨不得用盡每一寸空間做生意。在這些店鋪,貨品有時更只是疏疏落落地擺放,令顧客更專注於貨品(最極端的例子是Apple Store)

以往的店鋪,同一行業的設計/佈局往往相類似,例如魚蛋粉、燒味店、當鋪、藥房、麵包店、茶餐廳等不用看招牌、擺出來的貨品,光看其設計也知道葫蘆裡賣甚麼藥,但現在的不看招牌、擺出來的貨品還真不一定估得到店鋪賣甚麼。

以上當然是非常粗疏的分類。年份也只是大概估計(畢境我沒有在那個年代生活過),而即使是同一年代,不同行業的風格也有不同。而且不同行業、地區「現代化」的步伐也有不同。有些行得比較快,有些比較慢。例如即使是新開的藥房基本上也主要依賴店員取貨及介紹藥物。大商場的店鋪在更早的時候己經花費更多在設計上(甚至可以說是由大商場的店鋪帶領,再影響其他地方的店鋪)。老區的非連鎖新店也更多傾向舊式設計,因新設計的裝修費更高,產品售價也要更高。

除此之外,近來的店鋪除了追求品味之外,也有變種是直接抄襲外地,如日本/韓國/內地的店鋪的設計,這些刻意形造異地氣氛的店鋪,則不再跟從以上分類了。

 

但無可否認,八十年代至一零年代中的設計將會愈來愈少,君不見現在街市也現代化起來,變得窗明几淨。喜歡老店的朋友,除了八十年代前的店鋪,也要多留意八十年代後的中古店鋪,不然到消失後再後悔就遲了。

October 2021

黃大仙祠花燈廟會 2021

Tags: , , , |

黃大仙廟在今年的中秋節以慶祝成立100周年的名義舉辦花燈廟會。平日4點半關門的黃大仙廟因此開到9時,不止有各種表演,且花燈處處。花燈質量甚高,是比維園更值得去的賞燈之處,同時亦可見識黃大仙廟鮮有展視的夜景。

 

 

March 2021

靶場

這是較少人知道的廢墟,內裡雖然有點狼藉,但槍會的物品不少物品還保留。

據說槍會正在申請復辦靶場,也許不久的將來這就不再成廢墟了。

 

 

 

December 2020

九龍城隨拍(2020-11)

Tags: , , , , |

沙中線因為偷工減料的問題至今仍未能全面啟用。九龍城似乎因此能夠久延殘存多一段時間。今天到九龍城時留意到九龍城衛前圍道以南己經有不少新的大廈落成,也許是因為這裡較為靠近以後宋皇臺站。衛前圍道以北雖然較少新樓,但也見到一些唐樓己被收購,處於空置的狀態。想必待到沙中線全面通車後便會發展。南北的分別,不是那裡將被發展,而是那裡樓價更高一點而己。

目前九龍城的新樓不多,但也見到士紳化的跡像,街邊除了車房、泰國餐館、各式的老鋪外還開始出現裝潢亮麗的餐廳、咖啡店、時裝店,供住在附近的新資產階級(成長於80、90年代的資產階級)品味生活。但整體而言,九龍城的老區風貌還是保存得不錯,供新資產階級消費的店鋪數目還不算多。

今天的灣仔,便是明天的九龍城。當區內的「高尚住宅」愈來愈多時,居民消費力上升便會使得走高檔路線的餐廳、商店能夠維生,排擠掉原來服務普羅大眾的小店。

上個月花了兩天在灣仔及銅鑼灣逛,雖然這兩個地區也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老區,但行走其中卻沒有多少行舊區的感覺。這是因為灣仔銅鑼灣的商鋪很多己經超出了我慣常消費的價格,又或者賣的是我完全用不着的物品,以致真正供我這些普羅大眾購物的商品數量不多,行起街來自然就索然無味。

深水埗、油尖旺這些舊區與灣仔銅鑼灣最大的分別就在於這裡絕大部分的店鋪對象都是普羅大眾。商鋪所售賣的物品價錢都是一般人買得起的,即使店鋪有昂貴的奢侈品賣,它們多同時售賣廉宜的制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舊式的錶鋪,錶鋪有幾千元一隻的錶,同時也有數百元可以買到的錶,不論貧富,只有需要買錶也可找到所需。除了價錢相宜外,絕大部分商鋪出售的都是生活所需的物品,即使你今天用不着,明天也可能需要,便有誘因注意店鋪出售的物品。

之前行灣仔及銅鑼灣都拍不到甚麼照片,一來是沒有甚麼感興趣的店鋪,二來是沒有甚麼辦法拍攝到這種「無興趣」的狀態。這次靈光一閃,利用移軸鏡造出超淺景深的效果,竟也模擬到我平日四出尋找靈感時的狀態。

差不到五時,快將日落的時候便出發到今天真正的目的地:「美東邨」,美東邨位於九龍寨城公園北邊,其中一座早期建造的公屋即將清拆。便去看看有沒有甚麼特別的東西。可惜我來的時候己經太遲,大部分的店鋪都己經結業了,只餘下謹有幾間鋪頭頑強地撐着。可以換新的公屋,對居民來說也是件好事,畢境現時公屋不論是面積抑或設計都比幾十年前好得多了。

 

April 2020

觀塘塗鴉

Tags: , , , , , , |

不知各位經過觀塘工業區時,有冇試過走進後巷,發現大大小小的塗鴉呢?

觀塘的塗鴉,最早是於2015年時由發展局的「起動九龍東」計劃策劃而成的。當時發展局使用公帑邀請藝術家到觀塘的後巷繪畫。希望可以活化後巷,減低大街的人流。

後來2017年「全城街馬」的「the BackStreet街後」計劃,以「敢於夢想」為主題,邀請14位藝術家及中小學生,圍繞整個觀塘工業區一條接一條的後巷,創作出一張過千米壁畫畫布。現時所看到的塗鴉大部分都是那個時候畫成的。唯一的例外似似就是敬業里的幾幅塗鴉。

觀塘的塗鴉,基本上全是「計劃」的產物,嚴格來說並不符合塗鴉的精神,塗鴉就是要用手中的噴漆挑戰公權力對公開空間的操控,行為與反抗精神息息相關。記得往年「就係香港」訪問MC仁時講到

塗鴉的價值,不在於作品本身,而是在什麼地方畫。通常難度愈高,價值就愈大。

「自由是有代價的,如果搵枝槍指住你,你仲會唔會畫?塗鴉係俾有春袋的人玩。」

由官方/機構發起的行為,並沒有持久改變觀塘的「藝術生態」,要塗鴉的,仍然是走到中上環一帶。或許再過幾年,觀塘仍然只有這些塗鴉。

塗鴉地圖

 

參考資料

蘋果日報 2017-09-30 【有種壁畫】觀塘後巷一千米壁畫 你有欣賞過嗎?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article/20170930/57263016

獨立媒體 2015-03-12  – 周文慶 關於觀塘搞塗鴉的幾個問題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32316

起動九龍東 – 後巷計劃@九龍東

https://www.ekeo.gov.hk/tc/quick_wins/Back_Alley/index.html

東方日報 2015-04-07  – 美化後巷:斥百萬塗鴉 觀塘乳酸里變泊車里

http://www.xanga.com/private/homemain.aspx

 

February 2020

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

Tags: , , , , , , , , , |

香港理工大學2014新建成了「賽馬會創新樓」,為理大設計學院及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的總部。該大樓是知名伊拉克裔建築師Zaha Hadid在香港首個項目。Zaha Hadid 設計的項目以公共建築為主,其設計的項目包括廣洲大劇院、Nordpark Railway Stations、ROCA London Gallery 、MAXXI: Museum of XXI Century of Arts等。他設計的建築多以白色為基調、充滿形態各異的線調、前衛得來又不失莊嚴,「賽馬會創新樓」亦不例外。

香港是個容不下現代建築的地方,不是說香港建築不「現代」,而是在香港地產商用盡地皮發現潛力的方針下,新建築只能像火柴盒船垂直向高空發展,用盡規劃容許的高度。同樣不需要甚麼出位的設計,因為這意味着不能模組化的大量生產,需要更多的工序、更多的錢、更多的時間。更甚者,好的設計需要留白,需要犠牲空間的實用性以換取舒適度,香港的消費者多不賣帳。

放眼海內,大學的設計學院的不少有着獨特迷人的設計。香港除了理大外,城大的「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均是如此。我想這要歸因於大學不以謀利為務,且有藝術背景的人更重視設計。

這輯相拍攝於19年4月,未有雨傘革命,未有理大攻防戰,未有理大的進出管制,現時校外人士似乎己經無法入內拍攝了。

June 2019

葵青貨櫃碼頭

Tags: , , , , , , , , , , |

從祖堯邨往葵涌方向

 

從青衣三枝香往葵涌方向

住在屯門,出入市區都會經過青葵公路。從車內看着佔據藍巴勒海峽兩旁的貨櫃碼頭,層層疊似的貨櫃,雖然不常見於照片,但絕對是香港其中一個標誌性的地方,沒有貨櫃碼頭,就不會有香港繁榮的轉口業務。

能夠拍到貨櫃碼頭的地點不多,最容易到達的是祖堯村、其次是青衣九號碼頭旁邊的空地及三支香的山頂。想自虐的,亦可以選擇沿着貨櫃碼頭南路、西路行,隔着圍欄觀察。

有人建議在貨櫃碼頭上起樓,我認為與其考慮這個技術可能性存疑的方案,倒不如另選址遷走貨櫃碼頭,例如搬去明日大嶼的人工島,而把現時貨櫃碼頭的用地用來起樓,甚至把藍巴勒也填平,成為新發展區,這樣可以獲得的土地定要比大嶼山填海為多,而且這個區域鄰近昂船洲大橋及青葵公路,可以減少興建基建的成本,又更鄰近己發展區域,絕對比發展遠離市區的孤島要好。

以下是貨櫃碼頭的資訊,若不是特別研究,想必也不會在別處得知。

  1. 第一個貨櫃碼頭於1972年竣工
  2. 藍巴勒海峽附近一共有九個貨櫃碼頭,以一號至九號名之。共佔地279公頃
  3. 2018年香港共處理1547萬個貨櫃,平均每天處理42383個,每小時1765個,每個碼頭每小時196個。
  4. 二零一四年土木工程拓展署研究在青衣南部填海興建十號碼頭的可行性。研究中假設十號碼頭面積共280公頃,其中二百公頃為填海所得。結果是技術上可行,但成本太高(609億),方案被否決。
  5. 2015年貿易及物流業佔GDP的22%
  6. 2013年香港的貨碩吞吐量全球第一,至2018年香港的貨碩吞吐量全球第八
  7. 貨櫃碼頭的主要經營者為「現代貨箱碼頭」(由九龍倉集團、招商局國際及捷成洋行聯營)以及「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由和記黃埔港口集團、新加坡港務局及華潤集團聯營),各自擁有三個半碼頭(九號碼頭為兩公司各佔部分)

做資料搜集時留意到海事處邀請了幾位以研究香港歷史的專家,如丁新豹、黃君健、劉智鵬等寫了一部香港的海運及海事管理歷史書,放了在海事處的網頁免費任人觀看,資料頗為完備,且有不少相關的歷史照片,有興趣者請至 https://www.mardep.gov.hk/theme/port_hk/hk/index.html

 

執筆之時,正是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一日的晚上,明天就是「送中」條例的二讀及三讀。林鄭明天也許可以強行通過法例,而香港人再此不會對共產政權支持的香港政府有任何期望。香港民生問題如此嚴峻,統治者竟然不利用其不多的合法性來擺平利益團體,改善社會,而是用於謀其個人的政治利益,怎麼不使香港人絕望。就此以來,香港市民定必愈見激進,甚至全港大範圍暴動亦非不可想象。既然和平的方式無用,何不嘗試激進的呢?

 

 

參考資料

香港港口與海事處歷史 – 第一部分 第七章 – 1967 – 1996年 成為世界一流的港口

海事處 – 按貨物裝卸地點和海運/河運分析港口貨櫃吞吐量

海事處 – 世界貨櫃港口的排列

東方日報 – 深度解構:香港貨櫃吞吐被青島超越 全球排名滑落第八位

蘋果日報 – 深滬、星洲爬頭!現代貨箱:香港碼頭想做返一哥唔實際

維基百科:葵青貨櫃碼頭

土木工程拓展署 – 青衣西南部十號貨櫃碼頭初步可行性研究

 

新年墟市 2019

Tags: , , , , , , , |

2019年農曆新年繼續往年的習慣行新年墟市。今年主要行屯門、深水埗、旺角的墟市。屯門與深水埗的情況與2018年相差不大。反而是旺角,因為行人專用區消失的關系,檔口都搬到附近的橫街擺檔,而且數量大不如前。另外是朗豪夜市的小食檔有不少turn over,尤其是年輕人擺的檔。年青人幾乎都是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