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屯門

Tags: , , , , , , , |

筆者在屯門長大,在屯門住了接近三十年。這年中因為遷就工作地點,由屯門搬至坑口,算是人生的里程碑。

筆者之前住在屯門市中心,可謂是整個屯門交通最方便、商鋪最齊全的地方。樓下便有巴士總站到荃灣、旺角、觀塘、九龍城、港島,行遠幾分鐘便有巴士中途站往尖沙咀。樓下便是屯門唯一的大商場,有齊千色店、吉之島(將來還有Donki)。行遠一點到新墟便有食環街市,餸菜廉宜選擇多。而另一頭的置樂則有賣各種遊戲、玩具的利寶商場。想散步旁邊就有屯門公園(屯門公園是香港少有英式花園的設計,只有尖沙咀公園及香港公園可以媲美)。可謂有齊一切生活所需。亦因此直至讀大學前我基本沒有怎樣離開過屯門,甚至連屯門其他區也很少涉足。可能也是因為兒時離開屯門的機會不多,到讀大學時便喜歡四處蕩。

這輯相是在我搬出屯門之前拍攝的,是我經常出入的地方,算是在我離開之前記錄低我記憶中的屯門。

以我到過香港那麼多地方,以區內配套及居住舒適度而言,只有荃灣與屯門相近。我想是因為兩者發展之初都定位為遠離市區的「衛星城市」,所以規劃設施較為完備。

很可惜的是香港近年新建寫字樓多在九龍東、港島東。而我所在的行業也是遷到這些新的商業區。住在屯門通勤時間便無可避免地突破兩小時,為了節省青春,便搬到坑口居住。我想這也是很多新界人的矛盾心態,撇除通勤大多滿意區內環境,但說到平日的生活質素就心有不滿。七時多便要起床番工、即使沒有OT放工後要到近七時才能返到屋企,馬路常常塞車、地鐵又人迫人。回到家裡己經身心皆疲。

有時想,假如政府真的有心解決這個問題,便應該花錢增建公路,以及資助巴士公司開辦晨早特快路線,減少巴士路線兩頭的站,這樣平均每程車平均可慳20分鐘(一般而言巴士在區內繞10-30分鐘才上高速公路,而離開高速公路後又再繞20-30分鐘才到總站,而特快路線可以在兩頭減少一些站)。一天便可以慳近40分鐘。可惜政府只會跟你說這些事應該交由市場決定。

政府改善這些問題其實並不需要花太多錢,比明日大嶼要便宜得多。但政府眼中都只是各種鴻圖大計。像大灣區、一帶一路、港珠澳大橋、明日大嶼、高鐵這些大計,不是沒有利益,而是計劃的利益不足以扺消成本。與其投入這些大計劃,不如在着手改善改種改樣的「小問題」,集腋成裘,其利益也不會比大計劃小,而且風險還更低。當然,這些小計劃雖然成本不高,但每一個都有大量政治阻力(例如收回丁權、收回棕地、在啟德、將軍澳、油麻地避風塘填海、鏟平山頭起樓、多訓練護士,改善公立醫療、道路徵費、栛助舊樓業主自行組織重建,加建食環街市、減少小販控制、減少管理主義等等),沒有願景,只以政治為事的政府斷然是沒有意欲去實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