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6

荃灣南

Tags: , , , |

今天拍攝路線設計的原由是上次到荃灣工業區以及葵盛拍攝工業區時,由於該處的建築高且密集,難以拍到建築的正面,因此這次便打算到較遠處地勢較高的地方拍攝,以拍得工廠全貌。

 

這輯相片的全景相的拍攝地點在荃灣華人永遠墳場,說來可笑,荃灣區最適合觀景的高點竟然是生人勿近的墳場。這裡叉開一下話題,說說墳場,華人的墳場的墓非常制式化,墳與墳之間並缺少建築風格的差異,以致行華人墳場說不上是甚麼賞心悅目的事(當然這也不是決定墳頭風格的因素),而西方的墳墓,以我早年在跑馬地墳場以及澳門數個墳場觀察所得,很多墳都以雕刻、雕像裝飾,墳的形裝、大小差異亦可以很大,這既表達長眠者的人格、地位,亦使墳場生色不少。雖然,一般人冇事冇幹可不會去遊墳場,欣賞墳墓。

 

 

 

 

屯門工業區 Vol.2

Tags: , , , |

Screen Shot 2016-06-01 at 10.52.51 PM

這是今次的路線圖,由西鐵站南方的工業區出發,經過天后廟、嚤囉山村、新屯門市中心至屯門碼頭。

因為幾乎是沿着屯門河邊,因此景致尚算不錯。這次最教我意外的是發現了工業區旁的嚤囉山村,想不到這裡竟然也有寮屋。除此以外,值得記的都在相片的caption了。

 

May 2016

屯門工業區 Vol. 1

Tags: , , , |

香港的住它,單憑從它的興建年份便能大概住計到它的外觀、設計。如50、60年代的四五層唐樓;到70年代的十層八層的唐樓;到80年代開始出現單橦式,有管理處的私人住宅,同時逐漸興起集群式住宅群,如美孚新村;到90年代則住宅群開始設置會所;2000年後愈起愈細,格隔愈不實用,愈要扮作豪宅。

然而,工廈因要適應不同行業特有的需要,設計各有特色。走在工廠區,絕不會有審美疲勞一事。香港不少在九龍、港島的工廠區己經逐漸改為商業區,不少工廈亦被重建成寫字樓(尤其在九龍灣及觀塘)。惟在屯門,因其交通不變,仍然沒有任何改建,舊貌得以保存。

 

大廈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