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6

屏山

Tags: , , , , , , , , , |

屏山乃香港鄧氏之世居之地,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屏山保留不少舊建築,屏山一帶有法定古蹟七處,一級歷史建築四處,二級歷史建築十處,三級歷史建築廿二處。然而走進村內,歷史建築多被丁屋所包圍,遊人在內尋找建築實非易事;故除了在當眼處的愈喬二公祠、聚星樓、鄧氏宗祠、仁敦岡書室、達德公所、覲廷書室、清暑軒以及楊侯古廟,其他一概沒有找到,又或是看到而不自知。

 

October 2016

June 2016

屯門工業區 Vol.2

Tags: , , , |

Screen Shot 2016-06-01 at 10.52.51 PM

這是今次的路線圖,由西鐵站南方的工業區出發,經過天后廟、嚤囉山村、新屯門市中心至屯門碼頭。

因為幾乎是沿着屯門河邊,因此景致尚算不錯。這次最教我意外的是發現了工業區旁的嚤囉山村,想不到這裡竟然也有寮屋。除此以外,值得記的都在相片的caption了。

 

May 2016

屯門工業區 Vol. 1

Tags: , , , |

香港的住它,單憑從它的興建年份便能大概住計到它的外觀、設計。如50、60年代的四五層唐樓;到70年代的十層八層的唐樓;到80年代開始出現單橦式,有管理處的私人住宅,同時逐漸興起集群式住宅群,如美孚新村;到90年代則住宅群開始設置會所;2000年後愈起愈細,格隔愈不實用,愈要扮作豪宅。

然而,工廈因要適應不同行業特有的需要,設計各有特色。走在工廠區,絕不會有審美疲勞一事。香港不少在九龍、港島的工廠區己經逐漸改為商業區,不少工廈亦被重建成寫字樓(尤其在九龍灣及觀塘)。惟在屯門,因其交通不變,仍然沒有任何改建,舊貌得以保存。

 

大廈外貌

 

April 2016

青松觀

Tags: , , , |

青松觀屬全真教龍門派、於1960代興建於屯門。

青松觀主要中式傳統建築,但亦有新建的安老院,以及尚在興建,不中不西的大樓。

拍攝當日原本只打算到大興,只是不知不不覺走到青松觀,便順道一遊。惟其時近晚,只及匆匆一遊。

 

 

March 2016

屯門大興村

Tags: , , , |

大興村建於1970年代末,距今接近四十年。步入村內,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十字型的公屋設計,像只大龜般趴在地上,仲展着四肢。

區內的公屋以十字型為主,每楝約30層。另外有一棟長條型公屋(興偉樓),只有七層。由於興偉樓位於社區中心,因此與毗鄰公屋商場一樣有着大量走廊及公眾空間,方便通行及避暑休憩。

這些走廊最短的也有六七米,長的數十米,兩邊皆有牆壁,只有前後採光,而且走廊都是是東西向(公屋商場)或西南/東北向(興偉樓),因此陽光難照射到走廊內。走郎的燈光亦不多,結果就是不少走郎是是黑漆漆的。

 

紅橋

Tags: , , , |

地以橋名,紅橋這地方離屯門市中心算不上近,步行距離約20分鐘,坐輕鐵/接駁巴士四個站,己經超過了行街會行的距離,但又未至於遙不可及,可以說它是市中心的邊錘,只有紅橋居民到其他區購物,而鮮有相反。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當地居住人市約5500人,加上旁邊的景峰(居住人口約12000人。組成一個頗為獨立的小社區。
紅橋發展於1980年代初,而景峰則在1980年代中,當時的住宅建築正處於傳統騎樓臨街小店與大商場的交接階段,即兩層式的商場。一個小社區,卻有為數眾多的商鋪,這導致商場一樓商鋪租金廉宜,亦因此能找到些不常見的租戶,如跆拳道總會,的士call 台總會,街坊卡拉OK, 南亞商品店,以及眾多教會,安老院。
 
 
另外我亦在區內找到不少塗鴉,由於未有時間研究。只好姑且先把照片放上來,待到找到合適的整理方法後再處理。
普遍而言,這區的塗鴉以藝術文字為主,鮮有圖案(其中三幅圖案豐富的塗鴉都在酒吧處,應是騁請專人塗鴉,而非區內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