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9

葵青貨櫃碼頭

Tags: , , , , , , , , , , |

從祖堯邨往葵涌方向

 

從青衣三枝香往葵涌方向

住在屯門,出入市區都會經過青葵公路。從車內看着佔據藍巴勒海峽兩旁的貨櫃碼頭,層層疊似的貨櫃,雖然不常見於照片,但絕對是香港其中一個標誌性的地方,沒有貨櫃碼頭,就不會有香港繁榮的轉口業務。

能夠拍到貨櫃碼頭的地點不多,最容易到達的是祖堯村、其次是青衣九號碼頭旁邊的空地及三支香的山頂。想自虐的,亦可以選擇沿着貨櫃碼頭南路、西路行,隔着圍欄觀察。

有人建議在貨櫃碼頭上起樓,我認為與其考慮這個技術可能性存疑的方案,倒不如另選址遷走貨櫃碼頭,例如搬去明日大嶼的人工島,而把現時貨櫃碼頭的用地用來起樓,甚至把藍巴勒也填平,成為新發展區,這樣可以獲得的土地定要比大嶼山填海為多,而且這個區域鄰近昂船洲大橋及青葵公路,可以減少興建基建的成本,又更鄰近己發展區域,絕對比發展遠離市區的孤島要好。

以下是貨櫃碼頭的資訊,若不是特別研究,想必也不會在別處得知。

  1. 第一個貨櫃碼頭於1972年竣工
  2. 藍巴勒海峽附近一共有九個貨櫃碼頭,以一號至九號名之。共佔地279公頃
  3. 2018年香港共處理1547萬個貨櫃,平均每天處理42383個,每小時1765個,每個碼頭每小時196個。
  4. 二零一四年土木工程拓展署研究在青衣南部填海興建十號碼頭的可行性。研究中假設十號碼頭面積共280公頃,其中二百公頃為填海所得。結果是技術上可行,但成本太高(609億),方案被否決。
  5. 2015年貿易及物流業佔GDP的22%
  6. 2013年香港的貨碩吞吐量全球第一,至2018年香港的貨碩吞吐量全球第八
  7. 貨櫃碼頭的主要經營者為「現代貨箱碼頭」(由九龍倉集團、招商局國際及捷成洋行聯營)以及「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由和記黃埔港口集團、新加坡港務局及華潤集團聯營),各自擁有三個半碼頭(九號碼頭為兩公司各佔部分)

做資料搜集時留意到海事處邀請了幾位以研究香港歷史的專家,如丁新豹、黃君健、劉智鵬等寫了一部香港的海運及海事管理歷史書,放了在海事處的網頁免費任人觀看,資料頗為完備,且有不少相關的歷史照片,有興趣者請至 https://www.mardep.gov.hk/theme/port_hk/hk/index.html

 

執筆之時,正是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一日的晚上,明天就是「送中」條例的二讀及三讀。林鄭明天也許可以強行通過法例,而香港人再此不會對共產政權支持的香港政府有任何期望。香港民生問題如此嚴峻,統治者竟然不利用其不多的合法性來擺平利益團體,改善社會,而是用於謀其個人的政治利益,怎麼不使香港人絕望。就此以來,香港市民定必愈見激進,甚至全港大範圍暴動亦非不可想象。既然和平的方式無用,何不嘗試激進的呢?

 

 

參考資料

香港港口與海事處歷史 – 第一部分 第七章 – 1967 – 1996年 成為世界一流的港口

海事處 – 按貨物裝卸地點和海運/河運分析港口貨櫃吞吐量

海事處 – 世界貨櫃港口的排列

東方日報 – 深度解構:香港貨櫃吞吐被青島超越 全球排名滑落第八位

蘋果日報 – 深滬、星洲爬頭!現代貨箱:香港碼頭想做返一哥唔實際

維基百科:葵青貨櫃碼頭

土木工程拓展署 – 青衣西南部十號貨櫃碼頭初步可行性研究

 

February 2017

祖堯邨、麗景邨

Tags: , , , , |

最初選擇到荔景影相,是找算從荔景山尋找可以一覽貨櫃碼頭的地方,結果由於污染太重,只在山甘走了一轉,記得各景致開揚的地點,匆匆拍下幾張相(就是相簿頭的兩張相)便落山。途中經過祖堯邨。一見,甚有特色,便探索起來。

記得祖堯邨,是因為大學時的校長也是祖堯,令我不禁聯想祖堯邨跟校長祖堯有甚麽關係。只是兩者其實沒有任何關系,祖堯邨的祖堯,乃房屋栛會始創會員之一關祖堯,早在1976年己經落成。祖堯邨位於荔景山上,落成年份在1976年至1981年間,部分公屋的設計與現在的眼光來看可是頗奇怪的,每層兩伙共用一條樓梯,甫出門口便是樓梯而非公共走廊,亦由於此每層公屋都有十條八條樓梯。另外,電梯每三層才停,電梯接駁只建在3、6、9樓的公共走廊,接騻每一戶所屬的樓梯,若非住在3、6、9樓,便需要出電梯後再經公共走廊、樓梯才能到家。

據說這樣的設計能夠增進鄰里關係,因為三層樓的住客皆需到同一個電梯口等電梯,相處的機會更多。在居民家徒四壁,身無長物,家門長開的年代,見面總會打招呼,久而久之便熟絡了。然而,這種設計卻令行動不便者進出不便。在80年代人口年青口比例高,這種設計不見問題,現今人口老化,卻是大問題了。

在網絡找了不少資料亦沒有提及這種三層一走廊及升降機大堂,以及以樓梯連接房屋入口的優點之一是通風/採光更好。單位兩面有窗,而向內一面窗亦較每層有長走廊的公屋來得大。若果每層設置走廊,及房屋入口不設在樓梯處,則戶外便是走廊,窗便不能開太大,甚至由於向內一面窗外便是走廊,屋民都不願開窗以防止偷窺。 

祖堯邨與很多公屋邨一樣都是建在山上,而整個祖堯邨的中心是高39層的啟敬樓,亦即坐車經過青葵公路時望上山邊看到那坐井字型寫着祖堯邨的建築。啟敬樓旁邊便是祖堯邨唯一的商場祖堯坊。祖堯坊乃2006年翻新成今日模樣,以往商場設有街市,屋民買餸非常方便,翻新後街市被移取,商場內只餘「雙佳」(百佳及佳寶)。若要逛街市,最近便要到荔景邨。祖堯坊還有個奇怪的現場,商場內很多商鋪被用作非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家/組織租用,粗略估計只有一半左右的鋪位出售日常用品/服務。

 

A

「土佬哥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似乎從事跨國貿易)租用了A座整個2樓(8個鋪位)

C

香港西廚學院租用了C座四個鋪位The Boys’ & Girls’ Glub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租用了C座一個鋪位,結個整個C座只有創興銀行、7-11、日本城服務居民

D

義務工作發展局、小童群益會各租用D座兩個鋪位,D座只餘百佳及祥記書報社 

E

維健坊(香港家庭福利會)租用6個鋪位

啓謙樓地鋪

盈愛無障牙科中心客戶關係辦事處租用一個鋪位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租用一個鋪位

祖堯邨辦事處佔用6個鋪位

 


荔景邨最有特色是賢麗苑商場,紅色的牆身甚有維多利亞時代特色。這亦是祖堯邨近處徒步可以到達的唯一一個街市。到達時為兩點半,並非買餸時間,難以判斷使用這街市的人數。但基於這是附近的獨市生意,且街市店鋪數目不少(約20間),相信沒有一定流亦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