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邨

Tags: , , |

6月尾參加了長春社的「華富邨公屋導賞團」,從中了解到不少華富邨的故事,奈何導賞團的時間不足以仔細在華富邨拍攝,故待到7月2日再臨華富,仔細遊歷。

 

華富邨分5期興建,華安及華樂樓最早建成,於1967年入伙。由於當華邨位置前身是墳場(遭風義塚及日治時期的亂葬崗),加上遠離市區,初時市民都不願意入住。即使如今,華富邨的海旁仍然有不時神象,每年亦有辦盂蘭勝會。

 

甫入華富邨,感覺就像回到五六十年代,馬路兩旁就是住宅,而走廊正對著馬路。途人在馬路就能看到走廊的居民,無遮無掩,這種設計只在早期的建築才會見到,現時的建築都是想辦法將走廊置於建築內部,以形成居民私密的空間。當深入華富邨,發現只是華安華樂樓的設計如此,其他的長條形的公屋將房屋置於走廊兩旁,以房屋遮擋走廊,又或是像雙塔式公屋般,以房屋圍住走廊。

 

華富邨在建成時可能算得上物資充足,糧油雜貨、衣服鞋襪、冰室酒家一應俱全,購買日用品毋須到區外,然而現今物貨豐富,選擇眾多,這些店鋪僅能供應生活基本所需,若要更多選擇,則只有到區外尋覓。

 

雖然華富邨向海,空氣清新,然而邨區的綠化地帶著實不多,在山崖邊有不少長椅,然而崖上樹木長高,擋着風,空流不太流通,反而不及高處公屋旁的長椅受歡迎。而在崖邊亦被樹擋得沒有海景,要吹着風,聽着浪聲,望着海景,只有到華美樓下的海岸邊。

 

現時華富邨往港九己經頗為方便,住在這裡的確幾嘆。

 

 

補充資料:導賞團的內容可參考 http://cache.org.hk/blog/WAFUESTATE_20160425_MINGPAO/

注:由於相片體積大,此Post 共分為兩頁,第二頁全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