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9

長洲太平清醮2019

Tags: , , , , , , , , , , , , , , , |

香港每年大大小小最起碼有二三十個醮會,這些醮會有一年一度,也有三五十年一度,視乎傳統,舉行時多無宣傳,消息多傳播於醮會社區範圍內,再者醮會以農曆為準,只偶然於星期六日舉行。便導至很多時事後看到有人分享照片才知道醮會的消息,或者即使事前收到消息,但礙於工作關係無綠參加。

長洲的太平清醮每年都在佛誕前後舉行,佛誕正日舉行飄色,翌日凌晨則舉行搶包山。但這兩項,其實是最沒有宗教意義的活動。醮會的目的,可以「消災祈福」四字總括,而達到這個目的,便要依賴道教的儀。這並不是說飄色、搶包山沒有意思,所有的宗教節目,都有「神聖」、「世俗」的兩部分,而道教的醮會中,「世俗」的活動也非全然世俗,比如神功戲是演給北帝看的。搶包山的包以前搶到是用來食的。「神聖」的活動也非全然滿足神,如走午朝的儀式會為島民祝福提供的物品,儀式完後所用的米、器具亦可讓在場觀眾取走,恭迎聖駕後桌上的米更會被觀眾搶搶一空(計我話搶米比搶包山刺激多了),每個儀式後半段都有表演,如走午朝道士在壇內帶着要祈福的物品跑來跑去,晚上恭迎聖駕時則有耍劍、雜技、跳火圈等表演。

佛誕前三日己經有開始儀式,包括迎神、開光、起醮。佛誕前一天則有走午朝、水祭、恭迎聖駕的儀式,而我正是這天來到長洲拍攝的。這天雖是星期六,但長洲並無太多遊客,無論早上九點、抑或晚上十點半的慢船,都只有不到一百乘客,長洲市內亦不擠擁。正是體驗節日氣氛及觀看儀式的好時機。這天我亦一改以往以拍攝影片不主。畢竟若非很熟悉儀式,看着照片難以明白到底正發生甚麼事。

 

影片

照片

 

參考資料

光圈先決下的世界 - 2014 一個月的盂蘭勝會 _ 大士王造型
http://hkavmode.blogspot.com/2014/09/2014_14.html

蘋果日報 - 小島故事 長洲【街坊廣告 長洲花牌】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etw/magazine/article/20140425/3_17249488/%E5%B0%8F%E5%B3%B6%E6%95%85%E4%BA%8B-%E9%95%B7%E6%B4%B2-%E8%A1%97%E5%9D%8A%E5%BB%A3%E5%91%8A-%E9%95%B7%E6%B4%B2%E8%8A%B1%E7%89%8C-

蘋果日報 - 小島故事 長洲【留下長洲八十後】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etw/magazine/article/20140425/3_17249691/%E5%B0%8F%E5%B3%B6%E6%95%85%E4%BA%8B-%E9%95%B7%E6%B4%B2-%E7%95%99%E4%B8%8B%E9%95%B7%E6%B4%B2%E5%85%AB%E5%8D%81%E5%BE%8C-

葉德亮 - 長洲打醮於香港的文化現象
https://www.ln.edu.hk/mcsln/45th_issue/criticism_04.shtml

大紀元時報 - 長洲太平清醮的幾個要點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19-05-09/37138676

大紀元時報 - 長洲太平清醮舊事拾珍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19-05-15/74155378

朱劍虹老師 - 長洲太平清醮的歷史發展和人文風貌
www.waiyan.edu.hk/ICH/subjects/liberal/01/LIB_0102.pdf

 

日程表

October 2017

香港美經援村考

Tags: , , , , , , , , , , , , |

七月到長洲攝影,研究長洲地圖時見西灣有數條名字奇怪的村落,分別為「西灣美經援村」、「自助美經援村」、以及「應善良美經援村」,便好奇地前往一探。不知是否因為長洲人恩怨分別,村內有十多塊石碑記載村大事,如美經援村的啓用,以及擴建的原因,憑着石碑資料的引導,再找了一輪資料後,便成了這篇文章。

美經援村者,美國經援會支助而成也。美國經援會(Care U.S.A)是二戰後於美國成立的組織,最初的目的是讓美國人捐款,以購入美軍生產而未及於戰爭使用的食物包裏,寄往歐洲受戰爭傷害的人。最初的包裹包括5磅奶料、 7磅芝士、5磅米及5磅豆。當美軍剩餘包裏消耗完後,便自行制作包裏供美國人認購,後來更涉及其他慈善工作,對象不再限於受二戰影響的人,地域亦廣至世界各地。

興建美經援村的原因,是1960年代近岸漁獲下降,部分漁民無法到遠處漁獲較多的地方捕魚,不得不轉事別業。然而未能在陸上覓得居處,只能在破敗的艇上生活。有見及此,是時鄉委會主席周理炳太平紬士及地方鄉紳馮北財、姚啟享兩先生便向美經援會申請經費,資助貧困者在西灣興建村屋。村屋於1968年至1972年間落成。

至今在這裡還能找到美經援會標誌性的包裹圖案。

因落成次序及出資者不同。美經援村分為三村。最早建成是西灣美經援村,其後是應善良美經援村,最後是自助美經援村。應善良美經援村之名,是來自捐款人之一沈炳麟,沈炳麟乃紡織業商人,創立「應善良基金會」,以「應善良」的名義在中國各地捐款。自助美經援村之名,相信是由於此村並不單靠援助而建,村民亦有支付一定興建費用,故名之以「自助」。

美經援村落成時,村屋只有一層,有約190戶約1200餘人,至1980年代初,村中人口急增,居住空間不足,便申請加建一層村屋,以應付人口增長,擴建後共有村民三千餘人。此時居民財政應該改善不少,碑文中沒有提及這次增建由第三方資助。

美經援村屋建在山邊,錯落有致。房子是一排排呈長方形的兩層白色磚屋,上層的走廊及樓梯設於屋外,有樓梯直接通往地下,戶外樓梯便於陽光照射到村中,然而夏天暑熱,每戶村民都得在屋前設帆布遮陰。村屋門口的走廊既是公共通道,亦是每家人的私人空間,用作掛衫、擺放雜物,曬魚乾等等。 儼然回到七十年代的公屋村。1980年代加建一層後三村一度容納三千人口,屋住在不到400間屋內,平均每間屋8人。 途經部分沒有關門的村屋,兩目所見,村屋面積只有200-300平方尺,可想像當年居住環境之擠迫。為了增加屋住容間,村民在屋內以木架分隔成兩層,跟下文馬灣美經援村的照片相仿。

長洲美經援村

長洲西灣的交通以前並不方便,在約莫2000年建成長洲西堤路建成前,只有靠街渡(華勝街渡)出入市中心。從地政署於1995年拍攝的航空照片可見,以前長洲西堤路至市中心一段路全是海灘,西灣美經援村與市中心的繁華成強裂對比。

長洲美經援村相集

 

 

馬灣美經援村


馬灣的美經援村己於2000年代末被發展商收購而丟空,村中只餘馬灣漁業權益協會的會室仍保存良好,其餘的房屋都破壞不堪。 現時己無法在該處找到有關當地歷史的文物。然而透過政府記錄,仍可得知馬灣美經援村建於1965年,計有30間房屋。從殘存的建築可見,馬灣美經援村的建築樣式與長洲的別無二致,而長洲村屋的二層建於1980年代。馬灣美經援村的落成年份比長洲還要早,卻同樣有兩層,想來第二層也是後來加建。

馬灣村屋的內部:可見屋內分成兩層

馬灣美經援村相集

 

 

大埔美援新村


 

而大埔的美援新村建於1960年代中至尾,村落的形態與馬灣、長洲不同。雖是兩層村屋,每橦村屋只有一個出入口,並無外置走廊樓梯到二樓。村民對待外人態度惡劣,我只在村外朝村屋拍攝己被驅趕,想來是因為村屋皆有僭建,故村民不歡迎外來人,以免留下證據。從照片可以見,村屋頂層均以鐵皮加建上蓋。

 


參考資料

1. 長洲西灣自助美經援村擴建落成碑記
夫民不能安其居,則無以樂其業,社會更難望進步繁榮。是故令之為政者,僉以解決民居為先務也。自香港重光,戰時逃亡在外者紛返故園,由於盧舍多己為墟,房屋奇缺。及後內地難民又蜂湧而至,屋荒更形嚴重。長洲則尤甚焉。其貧苦者或架木為屋,或以破艇為家。既風雨之不足蔽,更遑論衛生。是時也,故鄉事會主席周理炳太平紳士馮北財先生、姚啟亨先生及地方賢達,憫其境況淒涼,乃向各方呼籲,幸得美經援會、加拿大專員公署及沈炳麟善長,解囊輸財,加以援手,而離鳥理民府與鄉事委員會亦皆鼎力支持,使西灣三村得於一九六八至七二年間相繼落成,共一百九十餘戶,獲得安置,並蒙前任港督戴麟趾夫人及美國總領事夫人、加拿大駐港商商務專員、前任新界民政署長陸鼎堂先生、黎敦義先生等先後親臨奠基,或主持揭幕,千百黎民,同沾恩澤。復經十年,生聚人口激增,斗室己難容身,爰於前年入稟理民府,申請加建上層,蒙當局俯䘏民困,賜予批准,令日三村之加建工程己全部告成,望衡對宇,屋舍整然,層樓聳峙,巍峩壯觀,兼增設福利中心,推廣康樂活動,不久將來更有村公所辦理公務,其微而具體,雖不比名鄉大邑,然亦三千居民之園,矢謹立碑以誌始末,可使後世子孫,在銘感前賢盛德之餘,復知締業艱辛,得來非易,自當親誠互愛,守望相助,庶無負列位長官及各方仁翁之厚望焉。

西灣自助美經援村擴建委員會立石
公元一九八三年 癸亥臘月 吉日 林灼繁撰
東官陳麗峰書

2. 長洲西灣美經援村碑記

長洲本為漁港,漁民終年浮家泛宅,僅謀餬口。生活己備極艱困,戰後更因捕漁海域之受限制,漁獲大減,益䧟窘境。部份漁民不得不改從別業,捨舟登陸,棲宿於棄置岸上之破艇中,室小人擠,衛生設備盡付闕如,以至疾病叢生,影响健康。己故鄉委會主席周理炳太平紬士及地方鄉紳馮北財、姚啟享兩先生目睹其境況堪憐,惻隠之心尤然而生,乃於一九六五年向美國經援會申請資助建費,并由姚啟亨先生廉價讓出耕地,在西灣興建村屋,以图改善其居住環境,幸賴美經經援會以及離島理民府鼎力支持,美經援第一村卒於一九六八年中落成,使五十艇戶,約三百餘人得以安居。但由於待置者仍眾,又幾經奔波,向各方泘籲後,得沈炳麟善長及美經會援助建費,在離鳥理民府贊助下,亦相繼於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落成,再助五十一戶人家賴以安置,及至一九七一年,有等艇戶自願負担部份建費,其餘由美經援會資助,開始籌建自助美經援村,有賴各界人士及地方長官之匡扶,得於一九七二年落成,此西灣美經援三村興建之始未也。但至令己十有俆年,各村人口倍增,且幼者長矣,居所更見侷促,亟須加建上層方可容身,蒙前任離島理民府羅家駿、霍小通兩位長官親臨視察,深表同情,及馮載祥長官繼任府家民瘼,認為事有急需批准,美經援村先行擴建,當即鳩工庀材刻日興建,今己竣工,落成使千百人家得以安其居而樂其業,皆賴各方善士及列位長官之功也,謹立此碑以誌盛德。

公元一九八二年四月七日
長洲西灣美經援村擴建委員會立石
東官陳麗峰書

3. Care (美經援會) 歷史
http://www.care.org/impact/our-stories/care-history

4. 應善良基金福利會介紹
http://www.ysl-foundation.com/intro/intro.htm
5. 2006年3月22日:立法會二題:現存漁民村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603/22/P200603220137.htm
6. 街知巷聞﹕長洲Ride 爭取被載的權利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225/s00005/1482601915756

7. 1986年長洲地圖
http://storybook.dimdimcheungchau.hk/2015/08/1986.html

8. 地政署航空照片(編號CN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