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堯邨、麗景邨
最初選擇到荔景影相,是找算從荔景山尋找可以一覽貨櫃碼頭的地方,結果由於污染太重,只在山甘走了一轉,記得各景致開揚的地點,匆匆拍下幾張相(就是相簿頭的兩張相)便落山。途中經過祖堯邨。一見,甚有特色,便探索起來。
記得祖堯邨,是因為大學時的校長也是祖堯,令我不禁聯想祖堯邨跟校長祖堯有甚麽關係。只是兩者其實沒有任何關系,祖堯邨的祖堯,乃房屋栛會始創會員之一關祖堯,早在1976年己經落成。祖堯邨位於荔景山上,落成年份在1976年至1981年間,部分公屋的設計與現在的眼光來看可是頗奇怪的,每層兩伙共用一條樓梯,甫出門口便是樓梯而非公共走廊,亦由於此每層公屋都有十條八條樓梯。另外,電梯每三層才停,電梯接駁只建在3、6、9樓的公共走廊,接騻每一戶所屬的樓梯,若非住在3、6、9樓,便需要出電梯後再經公共走廊、樓梯才能到家。
據說這樣的設計能夠增進鄰里關係,因為三層樓的住客皆需到同一個電梯口等電梯,相處的機會更多。在居民家徒四壁,身無長物,家門長開的年代,見面總會打招呼,久而久之便熟絡了。然而,這種設計卻令行動不便者進出不便。在80年代人口年青口比例高,這種設計不見問題,現今人口老化,卻是大問題了。
在網絡找了不少資料亦沒有提及這種三層一走廊及升降機大堂,以及以樓梯連接房屋入口的優點之一是通風/採光更好。單位兩面有窗,而向內一面窗亦較每層有長走廊的公屋來得大。若果每層設置走廊,及房屋入口不設在樓梯處,則戶外便是走廊,窗便不能開太大,甚至由於向內一面窗外便是走廊,屋民都不願開窗以防止偷窺。
祖堯邨與很多公屋邨一樣都是建在山上,而整個祖堯邨的中心是高39層的啟敬樓,亦即坐車經過青葵公路時望上山邊看到那坐井字型寫着祖堯邨的建築。啟敬樓旁邊便是祖堯邨唯一的商場祖堯坊。祖堯坊乃2006年翻新成今日模樣,以往商場設有街市,屋民買餸非常方便,翻新後街市被移取,商場內只餘「雙佳」(百佳及佳寶)。若要逛街市,最近便要到荔景邨。祖堯坊還有個奇怪的現場,商場內很多商鋪被用作非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家/組織租用,粗略估計只有一半左右的鋪位出售日常用品/服務。
A座
「土佬哥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似乎從事跨國貿易)租用了A座整個2樓(8個鋪位)
C座
香港西廚學院租用了C座四個鋪位The Boys’ & Girls’ Glub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租用了C座一個鋪位,結個整個C座只有創興銀行、7-11、日本城服務居民
D座
義務工作發展局、小童群益會各租用D座兩個鋪位,D座只餘百佳及祥記書報社
E座
維健坊(香港家庭福利會)租用6個鋪位
啓謙樓地鋪
盈愛無障牙科中心客戶關係辦事處租用一個鋪位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租用一個鋪位
祖堯邨辦事處佔用6個鋪位
荔景邨最有特色是賢麗苑商場,紅色的牆身甚有維多利亞時代特色。這亦是祖堯邨近處徒步可以到達的唯一一個街市。到達時為兩點半,並非買餸時間,難以判斷使用這街市的人數。但基於這是附近的獨市生意,且街市店鋪數目不少(約20間),相信沒有一定流亦難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