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

Tags: , , , , , , , , , , , , , |

這次的行程只涵蓋Tamil Nadu 以及Karnataka 兩個邦,一共到了以下的城市

  • Chennai
  • Mamallapuram
  • Tiruchchirapali
  • Thanjavur
  • Madurai
  • Chidambaram
  • Kumbakonam
  • Mysore
  • Hampi

 

這次的觀察較為凌碎,點列如下:

  • 1. 南印度要比北印度乾淨,一般餐廳都很少有烏蠅,而路邊的飲品攤檔,雖然衛生環境一般,但也不怕肚痛。這次在不同城市也喝過檸水、蔗汁,有些還有加冰,都沒有出現問題。
  • 2. 似乎相對北印度而言,肉食在南印度更為普遍,即使是小城市也能找到非素食餐廳。
  • 3. 印度的火車到現在平均時速也只有50公里,動不動就要坐幾個鐘/過夜火車,冷氣車箱比非冷氣的貴一倍,但也是物有所值的,一來有食物提供(而且味道不錯),二來較少閒集人等,三來有寢頭/被鋪提供,夜車不會凍。(12月南印度晚上不足20度,當同一「格」臥鋪的窗戶/風扇沒有關上/沒有關好,風冷得令人睡不了。要知道一格有八個臥鋪,你可控制不了所有窗戶/風扇)
  • 4. 北印度的香料茶(Masala Tea)被叫做「Chai」,但南印度沒有「Chai」,只有「Tea」, 而「Tea」也不是Masala Tea,而只是奶茶。另外南印度Coffee也很普遍,有賣Tea的一般也有賣Coffee。印度與香港的奶茶/咖啡不同在於,在印度奶是煮熱才用,香港奶卻是冷的,因此沖出來的飲品印度比香港熱。
  • 5. 有人說印度人熱情,因為喜歡主動找人拍照,但我以為這種熱情有時也是種騷擾。基於我的經驗,若果找你拍照的是家庭/女性/店鋪老板/員工,一般都是友善而熱情的。而若果找你拍照的是一班男孩/男人,他們一般都頗為「好奇」,既希望與「外國人」這種奇異的物體拍照留念,又希望多了解這種奇異的物體。精神好的時候,有力氣回應他們,那交流多半也是友善的,但當經過一日暴晒,沒有多餘精力時,便有種被騷擾的感覺,即使回絕了他們拍selfie 的要求,他們也會在旁邊問長問短。
  • 6. 印度人極之喜歡拍selfie/合照,在中國喜歡拍selfie/合照的主要是年輕人,但在印度下至細路,上至上了年紀的家長也拍個不停。要解釋這種現象,我覺得要從社會角度入手,印度社會家庭較大,親戚之間的關係亦更緊密,因此對於「社交」的需求更高,各種自拍照,便是社交的工具。
  • 7. 南印度較大的神廟,基本上都分為內廟/外廟兩個部分,內廟/外廟並不以室內/室外區分,而是以儀式舉行的場所作區分,內廟可以可以有數個藍球場的面積,設有數個神廟,而整個內廟的空間在祭祀時都會用到,南印度的旅遊熱點中,那些仍用有祭師祭祀的印度廟很多都禁止非印度教徒進入內廟,這些印度廟多半不值得去,因為無論建築抑或儀式,其精華都在內廟。旅行時遇到個印度知識份子,與他討論到這個現象,他認為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存儀式的神聖,因為外國人並不了解印度教的規矩,例如他們在食肉後,當天都不會進入廟內,這些規矩都是靠信徒主動遵守,讓不知規矩的外國人入內,便可能令儀式/廟的神聖性受損。
  • 8. 順帶一提,這位印度人提到印度最南部印度廟更為傳統,即使是印度教徒,也要特定的裝飾才能入內,例如男性必須赤裸上身,女性必須要穿紗麗。
  • 9. 南印度的巴士基本上只有當地文字標識,連路線號碼也不定有,而在巴士總站可以有數十條,甚至上百條巴士線,要找巴士只能靠問路人。在小城,最好上車時再與乘客/售票員確認一下是否會到到目的地,即使路人沒有老點你等車位置,但同一位置可以有多於一條巴士線;同一條巴士線,不同班次路線也可以不同。
  • 10. 南印度傳統舞蹈Bharatanatyam很有特色,若到南印度非常建議找來看看,我看了兩場,但都並非定期表演。一場是在Chidambaram的廟內剛好有斯里蘭卡的舞蹈團表演,一場是在Mamallapuram剛好有舞蹈節。看完印度舞後,會發現印度廟很多的雕刻,人偶/神像的動作都來自舞蹈。看雕像時會覺得更為趣味
  • 11. 印度買電話卡必需要實名認證,而且只有大城市的電訊商門市可以辦外國人的電話卡,路邊的代理/小城市的電訊商門市根本就不會辦。管制比中國還要嚴格,可能是印度較為落後,很多人連接網絡都只能靠手機,因為政府就控制電話卡出售,以作監控。

相片分為四輯,分別為「建築」、「人文」、「雕刻」、「壁畫」

壁畫因為細節較多,特地採用較地尺度,讀者不妨放大來開(左上角的+號)。

 

建築

人文

雕刻

壁畫